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273|回復: 0

登山前輩戴曼程訪談記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8-5-10 21:14: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P>作者: trailone (12:43 pm) 2007/10/24<BR></P>
<DIV class=blogContents>戴曼程<BR>78歲<BR>江蘇淮陰人<BR>早年服務於海軍陸戰隊,上尉退伍<BR><BR>2006年11月6日,筆者與陳威潭在沒有事先相約情況下,首先造訪林古松老師,由於當日林老師臨時有事,無法一同前往探訪戴老師,遂決定連袂訪問戴曼程,與上一次的訪問相比較,五年後的戴老由於患了帕金森症,記憶力已經大不如前,因此我並沒有抱著訪談的心情前往,反倒是探望生病後、一位多年前曾訪談過的登山前輩與長者,不過戴老對於我們的突然的造訪,還以為有什麼大事,我們都說:來探望你啦!他十分高興,雖然行動不甚方便,言語表達能力,已經大不如前,因此我們也沒再多問些什麼?所關心的議題,圍繞在有誰幫他處理生活雜務、以及有無復健,戴老則回答說:「有一位乾女兒,會固定過來探訪他,至於生病後的復健,目前都是採取登小山的方式,活動範圍主要是自家後方的登山步道為主,每次大約2小時左右,況且腿力大不如前,有時會超過此時間」,他也很沮喪的說道,以後可能沒有辦法再登高山了,尤其像伍玉龍等人,如此忙碌,無法陪伴登山,而自己身體狀況也大不如前,說到此處,他心中似乎留下不少的遺憾!<BR>由於我們抱著探視戴老的心情而去,並沒有設定任何議題訪談。閒話家常後,他也親自贈送一本由李希聖老師所寫的《臺灣登山史》給威潭,鼓勵年輕人繼續努力,把登山的精神繼續傳遞與發揚光大,下文起為先前的訪談整理稿。<BR><BR>承先啟後─從早期的謝永和、四大天王到戴老<BR>戴老對爬山的興趣始自軍中服役時期,當時國家處於戒嚴時期,有鑑於軍人身分特殊,大小事都要向警備總部所報備,想一親山林之美,並非易事。戴老常得要借助不同的方式,如權充救國團軍訓教官爬山等正當理由,方能一償登山宿願。直到後來加入林古松先生領軍的「高雄市登山會」,才真正找到「山的歸宿」。在協會中,戴老是林老得力的左右手,不僅在會務上顯現出超強的行政能力,在實際的探勘活動中,戴老具備有山林探勘的經驗;在登山教育方面,又有實際搜救、地形研判與野外求生的技能。席間,戴老一直不斷地舉杯推崇林老師,因為有林老的知人,才能完就他漂亮的探勘成績,兩老的相知相惜,溢於言表,於公於私,兩老是不折不扣的摯友。<BR><BR>早年「高雄市登山會」最鼎盛時,曾舉辦過「北大武十路會師」等大型活動,而當時的會師活動,就在林古松、戴曼程等人一聲豪爽的「好」,即成就此項頗為艱鉅的任務,想起現在,就算說十個「好」,也不見得能夠成行。至此,兩老不禁感嘆自己年歲已大,目前又缺乏新血注入,辦會師已不復當年的豪氣干雲了。<BR>假如你有閱讀登山書報的習慣,你應該會常在「中華山協」與「高雄市登山會」的會刊上看到戴老所寫的文章,舉凡新路線探勘、登山安全教育與山難搜救各類,戴老都不吝將紀錄與文章公開,他希望與所有人分享他的經驗,即使未取分文稿酬都無所謂,他為的只是替岳界盡點棉薄的心力而已。<BR><BR>一生傳奇的登山經歷<BR>戴老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光復後臺灣登山探險史」,而對於中級山之鍾情乃傳承自「四大天王」之「開闢山林」精神,特別是丁同三老師之提攜。三十多年來,戴老專挑「比較沒人去」的山,爬遍臺灣大大小小的中級山,從佐久間山、阿(尾毛)那來、丹大山新路線、卑南主山東峰、新鞋山、內本鹿古道等等地探勘,事後並留下許多珍貴的探勘資料;而每當戴老爬完目標中的山頭時,會在山上留下「獨行」的名片,或許可看出「山林探勘」的孤獨。近年來,戴老對於推動登山教育更是不遺餘力,每年更會撥空參加大大小小有關「山」的研討會,如大專登山專文研討會等,不僅提供經驗予新一代的岳友,也持續為摯愛的登山運動獻上最大的支持。<BR><BR>酒酣耳熱之際,難忘的登山經驗也由戴老口中娓娓道出,記得有一次回程夜間與同伴在險惡施滑的地形下切,由於完全無法辨識方向,只好依靠同伴上來的記憶,艱難緩慢地前進,由於同伴一時忽略了「去程」與「回程」的方向應是左右相反,所以當戴老依照指示在一處斷崖前選擇踏點時,猛地失足跌落相差約幾公尺的陡坡上,他回憶起這段驚險但卻幸運地毫髮無傷的故事,笑著說:「還好我是軍人,軍中曾經學過跳傘,知道如何落地不會受傷,而且背包剛好當成靠墊,重落地時,甚至不覺得疼痛呢!」<BR><BR>更有一回為了爬一座山,央請當地派出所的員警代為介紹三個原住民青年一同前往,到了約定的時間卻只出現一名,其他兩個遍尋不著,戴老很有耐性地連等了一個星期,後來才知道原來連原住民都不太熟悉這條路線,結果都藉故爽約了。<BR>他也回想起有一次,縱走馬利亞南東峰時,因颱風的來臨,坡上的石片有如屋瓦般飛起,真是驚險萬分,一不小心就可能命喪黃泉﹔所以除了更加警惕自己於山區所作的決定外,此外他更養成習慣,每回皆為隨行的原住民及自己投保,以預防意外之發生。<BR><BR>說到這裡,他再次強調每個人不一定都有機會,從事與他相同的「探勘式登山」活動,除了時間、經濟環境、個人熱忱、個人能力與家庭方面的考量,更需要外在環境如政府與學校社團的提倡風氣等條件的配合。然而「爬山」所具潛在的危險性,則端視個人如何預先做好完善的事前規劃,與模擬緊急應變措施來預防。他鼓勵一般的山友對於登山活動,報持著「量力而為、不逞強、有目的、執著、安全第一」的原則即可,不一定要像他一樣。<BR><BR>對未來台灣登山界的期許<BR>  伴著戴老的傳奇故事,不知不覺中滿桌豐盛的海鮮大餐,已逐漸杯盤狼藉,清酒也喝得只剩半瓶。被問到他對山界的期許與展望時,他希望政府能效法當年故總統蔣經國先生主政下時的提倡登山風氣,而林老更希望政府對於登山的限制能再放寬些,有關「山」的資訊,大家都秉持公開的原則,造福山友的心態,大公無私的提供給需要的山友。而對於整個岳界未來的走向,期能朝向多元化、深度登山發展,不管是中級山探勘、百岳、搜尋三角點、古道、溯溪,甚至是生態登山,都要有一個「目標」,就像戴老就立志要爬完3,000公尺以上登記有案的高山。最重要的是放下身段,親自體會「山的感情」,說不定你會有另類收穫,也不一定。<BR><BR>目前三千公尺以上的山頭戴老只剩下兩顆還沒有親炙,一座是奇萊主山東峰,另座是奇萊南南峰﹔他感慨地說年紀大囉!不是想去就能去的,等到有適當的同伴適當的機會而且體力又允許時,自然會成行,我們非常佩服他堅持到底的毅力,也知道「探勘式登山」需要有許多因素的配合,在此衷心祝福戴老能夠儘快完成這項傲人的創舉。</DIV>
<DIV class=blogContents>&nbsp;</DIV>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東吳山友社論壇

GMT+8, 2024-11-21 20:39 , Processed in 0.014917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