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08-8-26 15:18:28
|
顯示全部樓層
發表 jones(巡山行者)
寫入 2005/11/03(四) 12:07 from 61.228.*
| 編修內文 / 編修附檔 | 在台灣常見的膜翅目(Hymenoptera)昆蟲多屬於中、小型的種類,除了螞蟻外,其餘均稱為「蜂」類。
膜翅目在昆蟲綱中也是一個大家族,其中又分廣腰亞目、細腰亞目兩大類。全世界目前已知的約有100科,超過115000種。而台灣目前已知約2800種,除了蟻科胡峰科和部分的寄生蜂類外,其他的都缺乏從事分類與研究的專家。
一般我們常見的有:
條蜂科,代表蜂種-紅胸花蜂。
蜜蜂科,代表蜂種-義大利蜂、日本蜂、中國蜂、信義熊蜂。
細腰蜂科,代表蜂種-紅腳細腰蜂、擬細腰蜂。
蟻蜂科,代表蜂種-絨蟻蜂。
蛛蜂科,代表蜂種-台灣蛛蜂。
土蜂科,代表蜂種-橙頭土蜂。
瘦蜂科,代表蜂種-蜚蠊瘦蜂。
胡蜂科,代表蜂種-黃腰胡蜂(築巢於樹叢或屋簷下)、黑腹胡蜂(築巢於喬木樹頂)、黃腳胡蜂(築巢於喬木樹頂)、台灣大黃蜂(築巢於地底或岩石、樹根縫隙間)、黑尾胡蜂(築巢於地底或岩石、樹根縫隙間),以上均為攻擊強烈的虎頭蜂。家長腳蜂、黃長腳蜂、雙斑長腳蜂、褐長腳蜂、棕長腳蜂、變側異腹胡蜂、黃胸泥壺蜂、褐胸泥壺蜂、黃腰泥壺蜂。
胡蜂之所以會攻擊路過的動物或人,主要的原因都是太接近它的巢穴所致,一般胡蜂群的巡邏蜂警戒範圍,距離巢穴約有15~25公尺,登山客行走在山徑上時,有些動作和氣味會招致巡邏蜂的注意,如果做了揮打的動作,巡邏蜂就會視為敵意威脅,進而引發蜂群的攻擊,蜂群攻擊時甚至可追擊達100公尺遠。
1.穿著鮮艷,例如:紅、黃、橙色。這幾種顏色,在移動時會與附近的地物產生強烈對比的色差,故而吸引蜂等昆蟲的注意。
2.人類在行走時,無意的撥開草叢、樹枝,這些枝葉的晃動,會吸引各類胡蜂群的巡邏蜂注意,進而趨前探一究竟。倘若前行的人,用手或樹枝在空中揮舞的動作,在巡邏蜂看來卻是威脅與攻擊的動作,一但拍下了前來一探究竟的巡邏蜂,不論死亡與否,其殘留的費洛蒙就會吸引其他的巡邏蜂注意,進而引發攻擊。
3.人群行走時的腳步與地面的震動,會造成築巢於地底的胡蜂群的躁動與不安,常常還未見到巡邏蜂,就遭遇到蜂群大舉出動。前些時候在苗栗仙山的蜂群攻擊事件就是一例。
4.帶些鹽味的汗水、唾液、水果的香味、肉類的殘餘味道,也會吸引肉食的胡蜂注意。
5.春季與秋季是各類蜂群繁殖與遷巢的季節,如果在其巢穴附近活動,都會引起蜂群的攻擊。
遭遇蜂群攻擊時,唯一自救的機會就是快步離開它的勢力範圍,再做清除毒針、醫療的處理。防蟲網、煙霧、噴劑......等等方式,只是暫時阻絕與混淆費洛蒙的氣味,並不能完全保住生命安全。
這次事件的傷亡名單中,有好幾位是以前參加登運(白馬隊)的會員,遭逢此難除了婉惜外,也期望他們能多多學習山野生活的保命要領。
|
發表 sulo(Sulo) 回給 tschiang
寫入 2005/11/03(四) 20:32 from 61.230.*
| 編修內文 / 編修附檔 | 虎頭蜂的攻擊對登山客確實是致命性的威脅. 如何能減低這種致命性的危險是一個嚴肅的客題
在北登遇難之前桃園長青也歷經這群蜂們的招呼. 記得神仙步道山友受蜂群攻擊之前亦有山友在補給站上提到曾和蜂們打招呼的經過. 也就是說野蜂受到相當程度的刺激並累積之後才造成瘋狂蜇人事件. 假如這種推論正確的話, 在有山友透露那裡有蜂巢的消息時, 希望能有人(版主?)嚴肅地示警公告; 再者若有有能力的登山團體能及時出手要求胡蜂遷居, 我想這款悲劇應可減到最低. 畢竟人命經不起試鍊的. (隨也不能保證靜靜地經過不驚動野蜂, 就會沒事)
對北登犧牲的隊友致最深的哀悼並誠摯地希望受傷的山友早日康復,也盼望各位先進能集思廣義研究出處理野蜂準則避免蜂災意外再度發生.
|
發表 afa
寫入 2005/11/04(五) 06:54 from 59.112.*
| 編修內文 / 編修附檔 | 這次苦難我認為隊伍太長也脫不了關係,像這種高難度的行程最好能維持廿人以下,行動能更快速,也能減少其它生靈受到嗓音'氣味'震動等驚擾,我一直懷疑,這次的螫人事件和太長的隊伍可能有連帶的關係.
不管如何,請大家加油! |
發表 vjso 回給 tschiang
寫入 2005/11/04(五) 14:41 from 59.113.*
| 編修內文 / 編修附檔 | 請教 tschiang 君:
這次發生蜂螫事件的地點海拔多高?
曾聽過一種說法: 虎頭蜂活動於 1500m 以下, 有點懷疑其正確性.
謝謝! |
發表 morning(Mr.H)
寫入 2005/11/04(五) 14:59 from 210.202.*
| 編修內文 / 編修附檔 | 感同身受
個人十多年前也被虎頭蜂螫過,才第一天就在陶塞步道不到一公里處
而且是中到蜂巢的大獎,因為捕蜂人已將蜂巢取走而砍木橫倒在步道上
殘餘虎頭蜂還聚集在樹梢上
第一位跨越倒木而驚動虎頭蜂,第二位跨越還沒事
緊接第三位跨越蜂群就螫人,幸好是發生在步道上
重裝以百米速度逃命,從這處尾稜追到下處尾稜,足足跑了一百公尺
虎頭蜂一直攻擊頭部,手拼命的拍,結果有二個人被螫好幾處
我的大濁水溪上南湖首創路線因此夢滅
然而要撤退還得經過虎頭蜂倒木處
在靜待一段時間等虎頭蜂情緖緩和下來再穿上雨衣安安靜靜通過
這些年來也遇上多次,都能應變得宜
我認為虎頭蜂若沒被激怒應不會主動攻擊人
所以走在最前頭者千萬不要有激怒虎頭蜂的動作
否則後面的人會倒楣 |
發表 tschiang 回給 vjso
寫入 2005/11/05(六) 13:52 from 61.57.*
| 編修內文 / 編修附檔 | 我查了資料,海拔大約是 2000 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