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花蓮一名60多歲婦人,左眼出現腫塊就醫,醫師發現眼瞼下有一蟲體,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進一步檢驗發現,竟是台灣特有的革蜱,以往從未有叮咬人的紀錄,專家認為愛依附動物的革蜱寄宿人體,應是「意外」。
婦人日前因左眼框出現不明腫塊,到花蓮門諾醫院就醫,醫師翻開左眼瞼後赫然發現,此腫塊居然還有「腳在動」,原來腫塊是一隻吸過血的蟲,取下之後擔心婦人遭感染,即刻給予抗生素治療。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取得蟲體切片,雖無法從外型比對為何種蟲類,經由DNA比對,發現是台灣特有種革蜱。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研究檢驗中心副研究員王錫杰說,革蜱最早在台灣被發現,另外也曾在大陸四川、日本沖繩出現,革蜱幼蟲有六隻腳,常寄宿在小動物身上,成蟲八隻腳,喜愛叮咬或寄生於野豬、黑熊身上。
這位婦人居住於花東濱海公路山區,的確是革蜱喜於生長的環境,但是革蜱叮咬人,這是首次聽聞。原本革蜱蟲體約0.8公分,吸血過後,「變胖」到1公分,革蜱叮咬動物後,會釋出有麻痺效果的液體,因此婦人感覺不到被叮咬,反而以為眼眶長了腫塊。
「這隻蟲應是找錯對象。」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說,人類不是革蜱喜愛寄宿的宿主,所幸檢驗革蜱切片,相關蜱蟲常見的病原體檢驗皆為陰性,並不會造成任何感染,而一般民眾不會與革蜱常寄宿的動物高度親密接觸,不需過度擔心。
革蜱是台灣特有種,多寄宿在野豬、黑熊身上,以前從未有過叮咬人紀錄。
記者劉惠敏/攝影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6487296.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