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篇文章是屬名「琦琦 」的山友寫的...
我是是代PO...
以下是不才ㄉ個人實際經驗,現在提出來供各位參考...下次如果遇到牠們可以試用一
下...因為不保證牠還會不會回來跟大家敘舊ㄚ...以往我們都是驅逐後就儘速落跑ㄛ.
"要防備牠們就先要瞭解牠們的習性"是避免正面衝突的首要條件.
臺灣黑熊身高約120至150公分,在地面四肢著地行走時約70公分,屬
雜食性動物.一般說來,牠的視力很差,但是辨色能力很強,嗅覺’聽覺在動物界也是數一
數二的.牠的生活棲息地,在1200公尺以上的森林交界處.
臺灣黑熊一生,除了母熊生育小熊,有將近十四個月時間,會與小熊共同生活外,其他時
間都是獨來獨往的.牠生性好奇,但絕不親近人類,除非牠肚子很饑餓難耐,為了生存覓食
,才會出現有人居住的地方.在遇到危險時’驚嚇或爭奪領域時,會採取人立姿勢來攻擊或
喝阻侵犯者;四肢均有五爪,伸出時約10至15公分長,雄厚銳利,因此牠要刨開地洞’樹洞(幹)
或是爬樹是毫不費力氣,而且很有效率.很多人誤認為黑熊前肢比後肢短,因此下坡能力
比上坡要差,實際上並不是如此;黑熊下山能力比任何動物都要敏捷,甚至牠可以利用牠
的體重,在重力加速度的物理狀況下,可以撞倒或撞翻樹木’岩石,甚至於擋在牠行進路線
上的任何障礙物...
至於要說牠有什麼缺點;只能說牠較沒有耐性,遇事暴躁.而且很好奇,食物的香味,材薪
的煙霧都會吸引牠前來一探究竟.
就前面的說明,我們可歸納出黑熊的基本性格--首先牠較沒有耐性,而且遇事暴躁;辨色
能力’嗅覺’聽覺很強;雜食性;在遇到危險時’驚嚇或爭奪領域時,會採取人立姿勢來攻擊
或喝阻侵犯者;刨開地洞’樹洞(幹)或是爬樹是毫不費力氣;黑熊下山能力比任何動物都
要敏捷...等等.
實例1.民國六十八年十一月前往南湖山區登馬比杉山,返回下圈谷營地途中時...
當天我們八人是從南湖北山下的黑水池出發...傍晚時還在大濁水溪源頭處彳亍,;忽
然在箭竹林中竄出一頭臺灣黑熊,起先在四處東嗅嗅西嗅嗅,發覺有人類的汗臭味後,
立即人立起來咆哮.同行的原住民司兄’伍小弟立即抽出山刀,固定在柺杖上,準備做防
禦動作.而其他人包括我,早已經無意識的連跑帶爬,往山谷內的岩石區逃竄...不記得
是誰,在上風處把辣椒粉灑了出來,害的後面的人’畜是嚏泗縱橫,連眼睛都睜不開.待逃
回上圈谷後,大家討論出的結果是...上風處的辣椒粉灑了出來,救了我們 一條命.
實例2.民國六十九年十月三人攀登八’尖’秀’馬時,在北面山下的荖濃溪營地...
夜半時分,三人在帳篷中分據三個角落呼呼大睡,起先是被一股腥臊的味道薰醒後,聽
到帳篷外面鍋盤磕嘍做響,外加舌頭舔食時的呼嚕聲和沉濁的呼吸聲,三人不約而同
坐了起來,輕輕的取出山刀和強力聚光手電筒.在ㄡㄟ的示意下,三人同時打開手電筒,
照向炊事處,並且大聲喝道:是誰?幹什麼?登時地動如波浪,並夾雜著鍋盆翻倒踩踏的
聲音,並且還有一身黑的物體從營地逃往溪底...我們意識到那是"熊";趕快起身,收拾
隨身必需的用品,緊握著山刀’手電筒逃離營地,三人蝟縮在古道上,睜著眼睛到天亮;不
時還聽到熊的咆嘯聲在營地方向響起,不知是向我們示威,還是為我們加油帶送行...
實例3.民國八十三年五月,帶領行政院新聞局和交通部觀光局所委託的媒體,共四人.前
往楠梓仙溪’沙里仙溪和神木村林道,進行為期十五個工作天的"台灣生態保育現況"的
宣傳影片;期間在楠梓仙溪林班工作站,下方的密林和溪谷中以及神木村林道約10km處,
聽到沉濁的呼吸’低吼聲,除了看到熊的腳印外,還有熱騰騰正在冒白色清煙的便便...雖然
大家已經毛骨悚然,但我為了高山嚮導員的面子,顫抖著拿出胡椒粉’辣椒粉以及防蜂用
的撒隆巴斯噴劑,在我們四周與發聲處噴灑著;過了大約5’6分鐘,起先是聽到大吼一聲,
接著聽到有大型動物撞倒樹木往溪谷或密林深處方向逃避的聲音,此時大家頭也不回
的迅速離開,找地方壓壓驚去了...
根據以上的實例,當我們回到事發現場時,除了腳印外,附近的樹幹’地面上都留有,人立
後刨抓過的爪痕或磨擦掉落的毛屑等痕跡,尤其是2我們除了惶恐戒備外,還吸著鼻涕
收拾殘局--想辦法將鍋盆敲回堪用狀態外,還要儘可能將帳篷修補;撿拾剩餘的米粒...
等等.您說當時我怕嗎?答案是肯定的.
山豬又名野豬,身高50至100公分,體重至少有65kg以上;屬雜食性,生性暴躁,喜歡用獠牙
與前肢爪蹄挖取地下塊根(莖)覓食,天氣熱時喜歡在泥塘中打滾;生長在300至2000公尺
以下開闊林或草生地地區;視覺’聽覺’嗅覺都相當敏銳;行動迅速,尤其是瞬間起跑的爆發
衝力,連黑熊也畏懼三分,惟持續力不強,大約跑個6’70公尺就緩衝許多,最多爆發衝擊只
有三次之多...
在山林中遭遇到山豬,我只有兩次經驗,都是利用牠的缺點來應付牠;民國七十八年,接受
交通部觀光局的委託,帶領登山小隊,前往東北角勘查"東北角風景特定區景觀亭與健行
步道開發"路線,在梗仿’大溪一帶的山區發現山豬的蹤跡.根據當地農民與獵人指導,準備
了彩色布條’防身噴霧器’鐵絲和繩網等物品,以備不時之需.果然在第三次勘查叢雲山時
,我們五人與山豬面對面的遭遇了!說時遲那時快,牠們大小共三頭全衝了過來,大夥不約
而同的同時扔出彩色布條,分散山豬的注意力;接著抽出防身噴霧器,向山豬的頭眼’鼻部
噴灑,使牠們的衝擊的速度,減緩下來或干擾牠的視覺和嗅覺;再來是從腰際抽出鐵絲兩
人各拉住一端(離開地面約10至15公分)絆倒牠們...當然,我們不是獵山豬,前面兩道防禦
措施,以經讓山豬分頭逃之夭夭了.
http://www.sc.ntou.edu.tw/~mountain/page4/p4-1/9.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