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408|回復: 0

第1高女森富美的玉山行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8-9-12 13:12: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P>劉克襄  (20080910) </P>
<P>&nbsp;&nbsp;&nbsp;&nbsp; </P>
<P><BR>妳,森富美一生的抑鬱以終,跟令尊,森丑之助果絕的投海之謎,時隔多年,都讓我這輩子美麗的山行,繼續沈澱著最深層的困惑。</P>
<P>&nbsp;</P>
<P>野外踏查, </P>
<P>森丑之助行徑勇壯&nbsp;</P>
<P>&nbsp;</P>
<P>春天時,從鹿林山莊前往玉山。才一啟程,便驚見,一株森氏杜鵑璀璨地盛開了。 </P>
<P>走在這條歷史悠久的山道,又遇見如此著名的杜鵑綻放,我不自覺地放慢腳步,再度遙想起令尊,早年在台灣高山的冒險。 </P>
<P>1900年春天,身體瘦小,且略微跛腳的他,還有那位留著小鬍子的年輕民族學者,到底在特富野是如何商量的,竊取部落的頭蓋骨,結伴翻過阿里山脈後,竟臨時改變計劃,轉而去攀爬玉山,最後橫越了中央山脈。 </P>
<P>這次大膽地冒險行徑,無疑是早年攀爬玉山,最教人驚駭的一樁。甚而,有人感性地以為,那才是最早的玉山首登呢! </P>
<P>後來,令尊至少還來過四回,但他到底是在何趟採集裡,方才注意到這種杜鵑的存在呢,若放在令尊顯赫的探查記錄裡,其實是相當微不足道的小事。現今無人重視,我亦可以理解。 </P>
<P>但我還是會想到令尊初次的採集,那種可能發現新種的喜悅。儘管學術上,森氏杜鵑已經不再獨立,歸併入玉山杜鵑了。基於野外探查的心境,我的好奇會一直存在的。就不知那年妳來攀登時,看到這種高山杜鵑,心情做何感觸? </P>
<P>&nbsp;</P>
<P>攀登新高, </P>
<P>美日女子不讓眉鬚 </P>
<P>&nbsp;</P>
<P>我一邊撫觸這種具有葉緣平整,同時擁有較大葉型的杜鵑,想像著1922年夏天,還是秋天?妳繼美國領事亞諾女士(Mrs.Arnold,J.H.1908)之後,成為第二位登上玉山的女性。 </P>
<P>那回的攀登,妳應該是穿著長袖長裙,且戴著斗笠,手上勢必也持著堅硬的木棍,一如後來妳的學妹們,展開玉山攻頂的打扮。 </P>
<P>我不知道妳更早時出發的過程。但那一年年底,妳的學妹們是先搭乘阿里山火車,抵達沼平車站,再轉搭手推車,抵達登山口附近。集體合照後,再逐步走上玉山的旅程。 </P>
<P>若按當時的攀登狀況,現今迂迴山腰的玉山傳統步道還未鋪設。她們和妳一樣,走的應該仍是玉山前峰,直接陡上西峰的險峻山路。 </P>
<P>又或者,我的判斷有誤? </P>
<P>那一年,著名的植物學者佐佐木舜一正主持一樁玉山的調查行動,在令尊辦理入山的協助下。他帶領一群同好,從新開闢的陳有蘭溪,循越嶺路新道上山。這條路就是我們後來熟悉,常走的日治時代越嶺道。令尊趁此之便,帶著妳隨行。更早時,亞諾女士也是從這兒出發。 </P>
<P>&nbsp;</P>
<P>山路嚴苛, </P>
<P>13歲少女毅力驚人 </P>
<P>&nbsp;</P>
<P>在我有限的史料裡,1922年十三歲,妳應該進入台北第一高等女校了。那時玉山行路險阻,學校還無登大山的風氣。我相信,一個十三歲的少女,願意跟著父親上山,若自己毫無興致,想必也不會貿然前來。 </P>
<P>從現今的山路狀況來看,十三歲攀爬玉山,並不困難。稍事訓練,當可成行。我曾經帶過十二歲的女生爬過玉山,她們背負幾達六公斤,仍展現了強大的意志力,輕易地便上抵了排雲山莊。 </P>
<P>過去的山路條件就嚴苛許多了,因為存在著各種難以想像的意外,往往非人力可克服。尤其是幾無人走過的山頭,狀況更多。比如,亞諾女士就提到,一路旅行跋涉的辛苦。最後的攀登,還得敦請布農族,設法從森林裡闢出一條,才能接近攻頂的碎石坡。 </P>
<P>但無論哪一條路線,除了森氏杜鵑,妳應該會邂逅更多令尊採集的高山植物。 </P>
<P>諸如森氏菊、森氏薊、森氏苔、森氏毛茛、森氏當歸、森氏蕁麻、森氏唐松草、森氏佛甲草、森氏豬殃殃、森氏紅淡比、森氏鐵線蓮等等。其它拉丁文有冠上森氏姓名的,還有粗毛懸鉤子、玉山耳蕨……。如此林林總總的羅列,敏感的人不難研判,能夠被如此被豐富命名的採集者,想必是那個時代最勇於犯難的人。 </P>
<P>&nbsp;</P>
<P>開創風氣, </P>
<P>高校女生競相登高 </P>
<P>&nbsp;</P>
<P>而我心裡篤定以為,這樣強悍,大膽,且心思縝密的令尊,勢必會鼓勵妳,在山行時這樣喊道,「富美,加油,翻過這山,前面就是玉山了。」或者,在心裡默唸著,「日後成為第一位研究台灣高山的的女性吧!」 </P>
<P>也不知妳會不會如日後第一高等女校的學妹,走在這條山道時,為了勉勵自己,一路唱著校歌: </P>
<P>日夜仰望劍潭的恩賜神社 </P>
<P>月影清清的淡水和旭日照耀的大屯 </P>
<P>&nbsp;</P>
<P>端正儀態 磨練身心 </P>
<P>聚集在此的九百位姊妹 </P>
<P>&nbsp;</P>
<P>晚妳四年後的夏天,經過嚴選,被挑選為登玉山的第一高校女生們,還有第二高女,在日日新報的支援下,果然登頂成功。她們被譽為,最早一批登上玉山的女學生。下山返回後,在台北新公園,舉辦記錄學生登山實況的電影放映活動。根據報紙的轉述,欣賞放映的市民竟高達三萬人,在當時造成轟動。此後,台北第三高女、彰化高女等學校亦開始了玉山的攀爬,蔚成一股登高山的風氣。 </P>
<P>大家都忘了更早時,妳曾經隨著令尊,踏上這座高山。偏偏,那一年歷史的記錄裡,令尊的山野記錄也付之闕如。我因而無從知道,平素獨來獨往的令尊,為何突地心血來潮,帶妳去攀爬。 </P>
<P>&nbsp;</P>
<P>父親自盡, </P>
<P>家族身影隨之隱沒 </P>
<P>&nbsp;</P>
<P>我想像著,甚少和妳們相處的令尊,引領妳的興奮和誠惶誠恐。據說那時妳就喜愛植物和山林了。令尊只有妳這個孩子,他或許有著想望,期待妳繼承衣缽吧! </P>
<P>我何以如此敢大膽揣測,因為喜愛自然越野的我,對孩子難免也有這般不切實際的期待,於是孩子才八九歲,就帶他上好幾座高山了。嗯,那時候,總希望,日後有一位能夠肩著背包,跟我一樣,站在大山的肩膀,一起遠眺著。 </P>
<P>豈知,就在台北第一高校女生登頂前夕,令尊卻在返回日本的船上,投海自盡。他的意外死亡,引發諸多揣測。妳們家人遭受的打擊更超乎常人的想像,生活舉止和生命價值遽然改變。整個家族彷彿從台灣消失了般,不想再提到他的名字。 </P>
<P>令尊的自殺為何讓妳們羞愧,頓然隱世,似乎已成為一個無法解開的謎了。到底是,他把一生精華歲月,都投注於台灣原住民研究,還動用家中的資產,進行出版工作,結果換得如此結局,才得不到妳們家人的諒解?還是一些奇怪莫名的繪聲繪影,傳說著令尊跟原住民女性,恐牽扯出曖昧之關係,而讓妳們覺得不名譽,絕口不再提及? </P>
<P>晚近,楊南郡先生前往日本,進行令尊生前事蹟的調查時,赫然發現,日後同樣從事人類學研究的森雅文,竟不清楚自己曾祖父在台灣精采的調查事蹟。由此可見,當時妳們受到的痛苦勢必相當劇烈,才會絕口不再提到吧! </P>
<P>令尊自殺那年春天,他還第四度爬到玉山頂。那一回,他在山頂刻了一個木牌,記載自己絕食兩天,成為玉山登頂第一人的事蹟。木板另一面,寫上一首小詩,描述自己從家鄉帶來一塊石頭,到山頂與玉山交換一塊,再帶回。 </P>
<P>這是日本人登山文化的習俗,根據植物學者陳玉峰的記錄,令尊誠摯地感嘆,自己首登以來,玉山植物的凋殘,特別呼籲保護台灣的高山植物,保育台灣的山系。 </P>
<P>有鑒於此一事,好幾回,我帶隊上到玉山頂,跟團員講到令尊的傳奇時,還開玩笑地懸賞,誰若能找到這顆日本石子,應當給予重賞。 </P>
<P>&nbsp;</P>
<P>避提往事, </P>
<P>近乎死亡般地活著 </P>
<P>&nbsp;</P>
<P>我想令尊應當有跟妳提過,交換石子的心境吧?令尊投海自盡後,妳一生不只未再提起他的過往,連自己爬玉山的事蹟顯然也不願多談。更絕決地說,好像妳不曾在台灣生活過。 </P>
<P>90年代初,我曾經前往東京,一連六天住在國會圖書館附近的小旅舍。一大早,便站在圖書館門前等候,跟貴國國民一起排隊,希望趕著較早進去,借閱可能發現妳任何蹤影的,可能的文獻史料。 </P>
<P>我期待在妳身上,邂逅一些台灣高山遊記的驚奇,那些我無法在男性探險家身上目睹的種種見聞。縱使只是一點少女的喟歎或歡欣,相信都會是那個年代美麗的驚鴻一瞥。 </P>
<P>那種搜尋的過程裡,我有種莫名的快樂,耽逸於這種歷史晦暗一角的茫然摸索。在彷彿非現實的時空裡,不斷地嘗試和另一個異性,進行詭異而幽微的山林對話。怎曉得,浩瀚的書海裡,關於台灣之種種,妳連個隻字片語都未留下。我們也始終緣慳一面。 </P>
<P>去年底,喜讀竹中信子「日治台灣生活史─日本女人在台灣大正篇」的歷史大書,才獲知您的片段事蹟。我曾委託好友劉黎兒再向竹中女士請益,只可惜,事隔如此之遠,連跟您曾一起台北生活過的她,顯然也無從知悉,妳更進一步的任何狀況了。 </P>
<P>我認識的少女們,那一年因為颱風過境,無法攀上頂峰。好不容易訓練一陣,準備多時,而且按部就班地接近,最後卻因颱風影響,被迫在攻頂前放棄。這樣的無奈著實教人不甘心,日後也成為她們最不想提及的往事,但比起妳的椎心之痛,終其一生都不再提到的壓抑,又何足掛齒。 </P>
<P>我亦納悶,那是什麼時代,什麼樣日本女性的堅決心志,讓妳後來的一生,不談這段精采往事,反而近乎死亡地活著? </P>
<P>啊,妳,森富美一生的抑鬱以終,跟令尊,森丑之助果絕的投海之謎,時隔多年,都讓我這輩子美麗的山行,繼續沈澱著最深層的困惑。<BR></P>
<P><BR><A href="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Philology/Philology-Coffee/0,3406,112008091000512+11051301+20080910+news,00.html">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Philology/Philology-Coffee/0,3406,112008091000512+11051301+20080910+news,00.html</A><BR><BR><BR></P>

[ 本帖最後由 tommy 於 2008-9-12 13:13 編輯 ]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東吳山友社論壇

GMT+8, 2024-11-21 17:51 , Processed in 0.043318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